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 童海华
郝成
中国经济近日交出的上半年“成绩单”显示,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主要数字产品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液晶显示屏、智能手机的产量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我们看到,上半年,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因此被赋予了重要战略地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中,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放在首要位置,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决定》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决定》再次明确,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牛鼻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尤其是前沿科技创新。而基础研究则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对全社会创新具有非常强的引领作用,但它通常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的特征,市场往往不愿意承担这种投资。此外,《决定》中提到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也都要经过从0到1、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其发展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其高成本也不是市场短期内能够承担的,必须依靠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对其发展进行战略整合和全局安排。
为解决上述难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决定》提出了“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部署。此外,《决定》指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政府通过设立各类基金助力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创新,可以很好地解决市场投入不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坚持市场和政府之间有效配合,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才能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那么,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政府和市场应该如何有效配合,各自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优势呢?对此,《决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进行有效的政府治理。
一方面,对政府来说,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对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的引导和支持,增加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投资。一是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促进科技创新。二是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要素合理流动。三是要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让企业敢于持续投入创新。四是要健全资本市场,激励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另一方面,市场的作用在于能够更高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此,要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以市场需求引领创新方向,推动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产业中,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此外,由于市场对信息感知的灵敏度更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要快于政府,为此,要鼓励企业多尝试探索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在市场的驱动下,企业不仅可以快速验证新技术的实用性,还能加速科技成果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优势,在政策设计与执行中,未来要进一步提升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互协调的宏观政策效能。要注重政策的系统集成,强化政策执行;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取向一致性,避免“运动式”产业政策调控。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只有从制度和法律上更好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才能进一步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此,要建立完善法治化、程序化、市场化的政策执行体系,让参与各方各归其位、各司其职。
对上述问题,《决定》也明确,要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包含一整套框架体系,关键是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通过深层次改革,建设和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能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李桐 潍坊市工业用呢厂